在我真正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前,經歷了幾次專業上的跨越。我的本科是從西南大學水產養殖專業開始的,之後我一路探索,先是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物研究所深造,後來又在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繼續博士學業,跨領域專攻癌症與炎症的研究。這幾次的轉變其實都基於我對生命奧秘的探索。在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及博士後的求學時光裡,我師從陳揚超教授,主要從事腫瘤分子生物學、組蛋白表觀調控及靶向microRNA、lncRNA、腫瘤免疫治療技術研發與應用。在生活及求學過程中,當目睹許多家庭因高昂的治療費用而陷入困境時,我下定決心,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醫療應用,減輕患者的負擔。
畢業後,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曹之憲教授的帶領下,作為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團隊成員之一,我帶著從香港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回到了瀘州,希望為家鄉的醫療事業盡一份力。
在瀘州我先後建立了分子藥理實驗室,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,細胞治療與細胞藥物瀘州市重點實驗室等,為家鄉引入了先進的技術與人才。我積極推動著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合作,並與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院簽訂框架協議,搭建起腫瘤免疫治療的新平台。我們積極推動腫瘤免疫治療技術的發展,努力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,並為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。這些平台不僅為我們團隊提供了堅實的科研基礎,也成為瀘州乃至川南地區醫療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。
回望過去,我深感每一步都走得踏實而堅定。未來我將繼續深耕科研,讓癌症不再令人畏懼。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,我和我的團隊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,用實際行動詮釋對科學的熱忱和對生命的敬重。
肖占剛博士(左)與他的指導教授陳掦超教授(右)
肖占剛博士(右三)與中大博士團隊